歡迎全球華人抗癌新藥網! 為華人匯聚全球最新、最全抗癌資訊
登入 | 註冊 帮助中心
首頁 > 抗癌新藥資訊 > 中國食管癌高發,原來是基因惹的禍

編輯:全球華人抗癌新藥網 來源:全球華人抗癌新藥網 發佈時間:2018-01-12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於食管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中國病例數占全球50%,其中90%病理類型為鱗癌;而在美國,食管癌發病率低,且病理類型以腺癌為主。除了生活習慣和致癌物影響,還有哪些原因導致食管癌發病率和病理類型,有如此大的人種差異?

中國食管癌高發,原來是基因惹的禍

歷經6年的探索,來自復旦大學聯合美國癌症研究機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揭示了原因——亞裔人種NFE2L2基因的“胚系突變”發生風險較其他人種更高。

研究期間,基於300餘例中國食管鱗癌患者,課題組“繪製”出了中國食管鱗癌基因圖譜;然後再將該圖譜與美國腫瘤和癌症基因圖譜(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資料庫中的食管鱗癌資料進行對照,找到了差異的“元兇”。 相比於美國食管鱗癌患者,中國等亞裔人種食管鱗癌患者中TP53、EP300以及NFE2L2三個基因,有更高的突變頻率。這種高頻率的突變很有可能與食管鱗癌的高發相關,明顯提示中國食管癌患者的基因有著顯著獨特性。此外,中國等亞裔人種NFE2L2基因的“胚系突變”明顯更高,是比美國白人人種的3倍。

癌症的發生是由於基因突變的結果,基因突變包括體細胞突變和胚系突變,胚系突變存在於生殖細胞中,可以代代相傳,導致這種突變呈現“人種聚集”的現象。NFE2L2基因能保護細胞避免發生氧化損傷,從而降低潛在的癌變風險,“胚系突變”比例高,也使得國人細胞的氧化損傷風險更高,發生癌變的風險也相應升高。

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啟動細胞的自我防護機制,降低各種來自食物藥物和環境等管道導致的患癌風險,但國人普遍存在維生素攝入不足且飲食習慣不佳的情況,使脆弱的食管黏膜更易受到損傷;加之國人NFE2L2基因的“胚系突變”聚集現狀,雙重作用下,導致國人食管黏膜炎症的發生風險較高,而食管黏膜炎症是食管鱗癌的典型癌前病變。

從基因層面找到了食管癌的發病機制,可以通過在國內檢測NFE2L2基因胚系突變的人群,並進行預防性干預,將使食管癌的預防和早期篩查成為可能。此外,如果能開發出針對NFE2L2基因的靶向藥物,也會為此類患者提供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