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全球華人抗癌新藥網! 為華人匯聚全球最新、最全抗癌資訊
登入 | 註冊 帮助中心
首頁 > 其他抗癌著作 > 《消化道腫瘤診斷與治療》

作者:[美]詹科斯基(Janusz Jankowski) 來源:全球華人抗癌新藥網 發佈時間:2016-09-19

《消化道腫瘤診斷與治療》

基本資訊

作者:[美]詹科斯基(Janusz Jankowski)

主譯:何裕隆,蔡世榮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28476

版次:1

商品編碼:10972745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a Critical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中文名稱:消化道腫瘤診斷與治療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2-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74

字數:1332000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消化道腫瘤診斷與治療》每章節從病例討論開始,讓讀者帶著問題在後續的消化道腫瘤各專題中尋找答案,當中從循證醫學的角度出發,引用了大量的高品質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轉化醫學研究成果,資料新、時效性強,很好地反映了目前國外消化道腫瘤每個學科的最新發展現況。醫務工作者在其專業領域“溫故而知新”之余,尚能博覽相關專業領域對疾病的認識和診療的最新動態。相信《消化道腫瘤診斷與治療》的出版將為廣大從事消化道腫瘤診療的同行們,提供更新知識和繼續學習的途徑,對醫療教學工作相信肯定也會帶來裨益。


目錄

第一部分 胃食管癌

第一章 胃食管癌的流行病學

第二章 癌發生與癌預防的因素

第三章 胃食管癌分子生物學:突變分析在預後中的作用

第四章 食管腺癌

第五章 食管鱗狀細胞癌

第六章 彌漫型胃癌

第七章 腸型胃癌

第八章 小腸腫瘤

第九章 肉瘤和胃腸道間質瘤

第十章 腹部罕見腫瘤


第二部分 結直腸癌

第十一章 結直腸癌流行病學及預防

第十二章 散發性和遺傳性結直腸癌的分子病理學

第十三章 結直腸癌的篩查

第十四章 結直腸癌

第十五章 罕見腫瘤


第三部分 肝膽系統腫瘤

第十六章 肝細胞癌的流行病學

第十七章 肝膽系統腫瘤的致癌因素和預防方法

第十八章 肝膽管癌的分子生物學

第十九章 原發性肝癌

第二十章 肝臟轉移腫瘤

第二十一章 原發性胰腺癌

第二十二章 膽管癌

第二十三章 神經內分泌腫瘤

第二十四章 肝臟罕見腫瘤

第二十五章 胰腺囊性腫瘤

索引


精彩書摘

但是直到最近才出現特異性地針對人血紅蛋白的試驗。愈創木脂試驗與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紅素反應,而血紅素在解離狀態也可以與珠蛋白、肌紅蛋白和一些細胞色素等蛋白結合,但它不能檢測出血紅素的降解產物(Youngetal.1996)。血紅素以肌紅蛋白或血紅蛋白的形式作為飲食的組成部分進入消化道,血紅素到達結腸後經過腸道菌群的作用失去過氧化物酶活性。因此,儘管愈創木脂試驗可以檢測膳食中的血紅素,但不常見。同樣的原因,愈創木脂試驗檢測遠端病變出血比檢測近端病變更加敏感。

愈創木脂試驗的臨床敏感性很難評價,但是結合篩查間期癌發病率的研究分析結果表明無再水化的愈創木脂試驗只能檢測出篩查人群中大約50%的癌症患者。如此低的敏感性可能與癌症患者出血的間歇性有關。陰性特異度(陰性結果中無患病的比例)儘管很高,大約是98%,但是這與由於大部分人沒有結直腸癌而導致的高假陽性率有關。假陽性結果可能是由綜合因素引起的,包括良性病變出血和飲食中包含了血紅蛋白、肌紅蛋白、過氧化物。

愈創木脂再水化試驗可以通過溶解紅細胞釋放出更多的血紅素來增加靈敏度。雖然癌症檢出率提高,但其他相對輕微的病變的檢出率也相應提高,因此降低了試驗的特異性。有人建議可以通過適當的飲食限制來提高特異性,但最近的一項研究分析表明,這種做法並無效果(Pignoneetal.2001)。

大便隱血試驗(FOBT)技術最激動人心的進展是糞便免疫潛血試驗(FITs)。該試驗建立在一系列方法包括被動反式血細胞凝集試驗(reversepassivehemagglutination)(用抗人體血紅蛋白抗體包埋紅細胞)和免疫色譜法(immunochromatography)的基礎上,對人血紅蛋白或其早期降解形式具有特異性。最近,這些試驗的商用版本已經證明了較高的分析靈敏度,這意味著雖然臨床靈敏度高,但是特異性很低,假陽性率高。然而,目前這些試驗有各種各樣的分析敏感性(Janssens2005)。很顯然,具有高度靈敏性分析的試驗對於結直腸癌的檢測具有很高的靈敏性,但在靈敏性增高的同時特異性也會降低。因此,通過使用不同分析敏感性的FIT來設置檢測的上下限,這將在人群篩查中得出一個特定陽性率。澳大利亞的醫生已經使用了這一方法,我們將會在後面的部分討論。

至今所有以人群為基礎的大便隱血試驗篩選均使用以愈創木脂試驗為基礎的HaemoccultⅡ試驗。這些試驗已在美國、英國、丹麥、法國和瑞典開展,結果將在以下內容中進行討論。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研究隨機分配志願者到觀察組,一組提供兩年一次的篩查,另一組在沒有飲食限制的情況下使用再水化HaemoccultⅡ試驗進行一年一次的篩查,而腸鏡用來檢查陽性結果。他們發現在之後的18年中,兩年一次的篩查組結直腸癌的死亡率下降了21%,而一年一次的篩查組的死亡率下降了33%(Mandeleta1.1993)。使用再水化試驗則增加了10%的陽性率,而在一年一次的篩查組中38%的人至少接受過一次結腸鏡檢查。因此,針對人群篩查而言,大多數國家難以支持此負擔,而且對於非志願人群的研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必須指出的是,在18年後的後續研究中,接受篩查試驗的群體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明顯低於對照組(Mandeletal.2000)。這個結果一直沒有在任何其他大便隱血試驗篩選中出現,但鑒於結腸鏡的高使用率,明尼蘇達州的研究結果很可能與發病率的減少及結腸息肉的發現有關。

英國諾丁漢的研究(Hardcastleetal.1996)將近150,000的受試者以家庭為單位隨機分為一個觀察組和一個提供檢查的篩查組。篩查組年齡在50~74歲.在兩年的基礎上提供非再水化HaemoccultⅡ檢驗。對於大多數研究來說,飲食限制並不需要,但是如果測試是弱陽性則要在飲食限制條件下重新測試。這種方法比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方法陽性率更低,第一輪篩查後(患病率)有2%,在接下來的一輪篩查中(發生率)有1.2%。因此,經過5輪的篩查,只有經過篩查的4%的人進行了結腸鏡檢查。陽性率從一輪到另一輪不斷變化,但篩查組60%都至少進行了一個篩查試驗。癌症通過篩查檢測出來將獲益很大,因為有57%患者被診斷為DukesA期。但是,其中含有許多篩查間期癌,而那些至少接受過一次篩查試驗而診斷的癌症患者中約50%實際上不是通過篩查檢測出來的。這就意味著英國諾丁漢研究中HaemoccultⅡ測試只有50%左右的敏感性。儘管篩查的陽性率和敏感性相對較低,但是經過7.8年的跟蹤調查表明篩查組結直腸癌死亡率比對照組減少了1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11年的後續調查仍然提示死亡率的降低,雖然只降低了13%(Scholefieldetal.2002)。

……